邹彩虹,1966年生,198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渭南市广播电影电视协会副会长。现为渭南电视台精品创作室主任,主任记者。
近年来,由她主创的电视节目共获得了中、省级以上奖项50多项。其中,全国奖13项、省级一等奖12项、省新闻奖6项、省级二等奖16项,为我市的文化宣传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她主创的作品中,《母亲的手》获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最后的跳戏》获中国电视纪录片奖;《东雷上锣鼓》、《洽川面花》分别获得了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提名奖、中国民间影像奖“金奖”、“银奖”;《处女地》、《空旷的村庄》、《东雷上锣鼓》获得了陕西广播影视奖一等奖;《城市上空的流浪者》、《蝴蝶梦》、《见证》、《最后的跳戏》、《空旷的村庄》、《东雷上锣鼓》等获得了陕西电视“金鹰”奖一等奖;在诗歌创作方面,邹彩虹出版了《白帆》、《花开无言》两本诗集,在渭南,乃至全省的文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邹彩虹由于表现出色,先后被陕西省文联评为“德艺双馨”优秀会员;被省文联、省视协评为陕西省第二届青年文艺创作奖“青年电视家十杰”;被省文联、省视协评为“陕西省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被渭南市评为“渭南市三三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专家”。
2、张延成—市管拔尖人才
张延成,男,40岁,中共党员,主任记者、研究生学历。2003年被选为县管“拔尖人才;2008年被评选为市“十佳记者”。2010年特邀为“渭南市文史委员”。
创新性开展工作,提出了“首创负责制”和“以活动促栏目”等一些列栏目改革举措。先后策划实施了颇有影响的一系列大型主题公益宣传活动。零八年至一二年,先后举办了“和谐颂歌十大好媳妇”、“十佳人大代表”、“农民增收十大典型”、、“孝感果乡十大孝子”、“创先争优十大村官”等评选活动。先后采写报道上千条,群众互动参与上百万。这些跨度长,互动多、参与广、社会反响强烈的大型活动,宣传效果明显。中省媒体先后多次对这些活动进行了报道,其中多名候选人被中央电视台报道。这一系列大型活动的举办,有力的弘扬了正气、推进了工作,宣传了渭南。
多年来,采写的广电经营管理及外宣创新等多篇论文在中省级核心刊物上发表;并先后有多篇作品获得中省大奖,《照葫芦不一定能画成瓢》、《龙山人家》等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作品《三三得九不如二五一十》、《百事通六进农科成》、《田间地头》等连续获奖。长片《呼唤》获 “中国世纪大采风”金奖。获奖作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1年大型人文专题片《梦寻仓颉》荣获省市一等奖。这些时代特色鲜明,反映改革发展成果的作品得到了群众和社会各届的普遍认可和肯定。
3、王艳—市管拔尖人才
王艳,女,1974年出生,西北大学本科毕业,1995年进入渭南电视台工作,新闻专业主任记者职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该同志先后在渭南电视台《视点》《渭南新闻》《社会与法》等栏目从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现任《农家四季》栏目制片人。
从事电视采编工作十多年来,王艳同志先后担任过记者、编辑、大型活动策划等工作,节目制作水平高、创新意识强,策划并导演的《渭南首届农民春晚》《乡村自乐班电视大赛》群众参与度高、社会反响强烈。担任《农家四季》栏目制片人以来,王艳同志锐意进取、大胆改革,实现栏目由周播20分钟至日播50分钟的扩版,并策划了《灾后援助行动》《结亲行动》等高频次的系列活动推动栏目品牌化建设。目前栏目推出的《壮壮帮忙》《农家讲堂》《农家乐》等板块深受渭南广大农民朋友的推崇与喜爱,观众评价“《农家四季》是咱渭南农民不得不看的电视节目”。《农家四季》栏目也作为地市级台对农节目运作的典范受到国家级评委专家的赞誉。
多年来,王艳同志主创的《农家四季》《帮菜农卖菜》《渭南首届农民春晚》等多部电视作品分获全国对农电视节目评比一等奖、陕西新闻奖等奖项,其独立撰写的《探索地方台电视栏目活动化进程》等多篇论文在《今传媒》等省级专业刊物发表,为地方台电视节目的发展方向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王艳同志连年被评为局台先进工作者,被授予市广电系统“十佳编辑”称号,并于2011年被评为渭南市文联系统先进个人。
4、王平—市管拔尖人才
王平,男,出生于1966年,中共党员,汉族,研究生学历。籍贯陕西蒲城县。90年毕业于陕西体育运动学校,94年—05年间在渭南师院、省教育学院、陕师大进修。先后获得省52公斤级冠军,全国自由式摔跤52公斤第三名。荣获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国家级摔跤裁判员、市突出贡献拔尖人才、高级教练员,现任渭南市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兼总教练。
98年—10年间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浅析教练员对运动员的科学管理》获得二等奖,《青少年摔跤运动供能特点与训练》获得优秀论文奖。90年—03年担任渭南市摔跤队总教练,所带运动员获全国、省级比赛金、银、铜牌100枚以上,给省重竞技训练大队输送专业运动员200多名。05年被任命为水上中心主任兼总教练,05年—12年先后获得陕西省优秀管理者、渭南市先进工作者,在参加全国、省运动会比赛中多年被评为先进训练单位、优秀组织奖,为我市获得金牌50枚,银牌68枚,铜牌102枚,共计210枚;向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输送运动员30余人,国家队输送4人,目前市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注册男女队员及基层训练人数达300余人。
本人从事工作以来,主动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工作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执行领导指令坚决,有能力完成领导交付的所有任务。
5、王鸣放—市管拔尖人才
王鸣放,1957年出生,现在渭南市文联工作。1986年至1988年在西安美院进修,1991年毕业于西安美院成人大专班,以人物画为主兼山水花鸟,着力于探索艺术个性,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成为我市美术界领军人物。该同志现为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渭南市文联秘书长、渭南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王鸣放同志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组织能力强。三年来,先后组织与广东、云南、山东、甘肃等省市艺术交流4次。市级展览30余次,每年“5.23”活动中,他组织美协外出采风,增强了与外地兄弟协会的友好往来,提高了我市美术队伍的整体素质。2009年,王鸣放同志带领美协主席团成员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创立了“渭南美术馆”,使渭南的美术工作者有了一个向外展示、交流的场所,结束了渭南长期以来没有美术馆的历史。先后在馆内免费组织了“庆祝建国60周年美术作品展”、“纪念建党90周年渭南书画展”、“陕西省美协主席团、顾问作品展”、“黄土派陕西青年邀请展”、“渭南书画名家邀请展”十余次。特别是去年组织了“多彩渭南”书画晋京展,分别在北京、西安、渭南展出,引起轰动,反响良好。该同志尽管不是党员,但他始终以一个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思想积极上进、工作作风正派、为人正直谦和,群众口碑好。近三年来,他多次组织社会公益活动。在汶川及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后,他带领美协主席团成员走向街头进行义卖活动,把卖出的200余幅作品近150万元全部募捐灾区人民。并且把自己采风得到的20万元全部募捐给灾区。同时组织著名画家多次到西安老区、部队、企事业单位进行慰问,义务为他们绘画共300余幅,深受群众的欢迎。在他的倡导下,渭南美协先后出版了《渭南美术》报刊20余期。同时成立了渭南市美术创作、写生基地,为全市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该同志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画展大赛并获奖。作品被多种画册、报刊、杂志刊发,渭南日报和渭南电视台对其作品及个人多次做专版介绍、宣传,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家》、《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大观》等大辞典收录,国画“夕阳”被中国文联评定为特级作品。部分作品被机关单位、宾馆饭店、国内外宾客收藏。其30余幅作品曾入选国家、省级以上一、二、三等奖。1994年参加由中国文联组织的国际文学艺术博贤大展,作品《夕阳》获特等奖,同年,国画作品《村姑》刊登在《中国美术家》刊物上;2004年,作品《夕阳》在建国55周年美展中获三等奖,同年,在陕西新闻出版社出版了《王鸣放画集》;2006年,国画作品《荷花》被陕西省政协收藏;2007年,作品《农乐图》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延安颂美术作品展中展出,作品《秦川风情》被陕西省图书馆收藏;2008年,作品《清风图》刊登在《陕西名家作品》上;2009年,作品《盛荷图》被陕西省社科院收藏,并在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了画集《秦东画卷》、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画集《三秦十市美协主席作品集》,作品《年丰图》刊登在《仓颉书画作品》上,作品《泥中玉骨.波上仙花》刊登在《陕西书画精品》上;2010年,在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新长安花谱》(王鸣放人物专集)等。
6、唐仙惠—市管拔尖人才
唐仙惠,女,196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职称。2011年11月,担任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任。
她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全市范围广泛内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四进”零距工程,目前已举办280场次,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成型。《中国文化报》头版头条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陕西日报》、《华商报》、《渭南日报》、《渭南晚报》进行持续报道。2012年,该工程获省委宣传部“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工程奖”。她还积极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建立了“非遗”博物馆,打造集中宣传展示平台;成立陕西华典民间艺术开发有限公司,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积极促成华阴老腔、华县皮影戏、韩城行鼓等国家级项目参加国内外交流演出;出版《民俗印象录》,开展“非遗”理论研究;摄影作品《刺绣艺人》获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喜迎十八大•陕西省群众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二等奖,获中国文化部举办的“2012群星璀璨•全国群众摄影优秀作品展”三等奖。
2009年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2010年获全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2008、2011年获渭南市文化先进个人,2012年获渭南市“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7、任丽芳—市管拔尖人才
任丽芳,女,1972年4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潼关县广播电视局主任记者、总编,副局长。她扎根新闻媒体,不断进取,把所有的热情都奉献给自己挚爱的事业。在19年的记者生涯中,她跑遍了全县的山山水水,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 ,创造了骄人的业绩。
她策划主创的《星星草》、《体验在一线》栏目连续五年获得全国少儿栏目奖,累计奖励资金三十余万元;小说连播《生死较量》获中国广电协会一等奖;《虎子十二了》、《7.23之夜》、《星星草——奇遇海宝》、《影人春秋》等分别获得中国广电协会二、三等奖;《金叶玉红相映艳》、《走出迷途奔富路》等10篇作品获中华“大地之光”征文奖,并赴京领奖,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福娃和皮皮的故事》、《被子亮出好村风》等10余篇作品获“陕西广播影视奖”、“陕西新闻奖”;《流动党员有了家》等60余篇作品获渭南市广播电视奖一、二、三等奖。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策划的《身边行听民声》栏目被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栏目。在中、省、市各类报刊、电台播发作品800余篇,《摄像记者应具备的素质》等论文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
任丽芳同志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不断创新,使新闻宣传工作富有时代特色,充满生活气息,用鲜活的报道记录了潼关的发展进程。用热爱家乡襟怀,书写了一个大写的新闻工作者风采。她先后被授予渭南市“三三人才”、市首届十佳新闻工作者、市广电系统“十佳编辑”、县级先进工作者等诸多荣誉。
8、雷水潮—市管拔尖人才
雷水潮,男,中共党员,现任渭南日报社采访中心主任兼党政要闻部主任,主任编辑。
2005年7月,渭南日报社实施编采体制全面改革,雷水潮同志被社委会任命为编辑中心副主任,同年12月兼任综合编辑部主任。接连创办了《黄河周末》、《法治周刊》、《社会周刊》、《时尚周刊》等四大周刊,有力地提升了报纸品位,为《渭南晚报》的顺利创办夯实了根基。2011年10月至今,他带领采访中心记者采写《秦东党旗格外红 》《建好陕西东大门实现渭南新崛起》、《治理渭河 造福人民》、《向人民报告》等专题报道,有力地推进了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2012年3月,他牵头采写的坑面女王娜的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市委召开了专题研讨会。
2010年他采写的消息《渭河上有了打渔船》荣获陕西新闻奖一等奖,在该年度全省地市级党报中唯一获此大奖。《保卫我们的家园》、《党旗下的风采》、《2800年前国宝惊现韩城》等12篇稿件荣获陕西新闻奖二、三等奖。他撰写的论文《千里边界大采风回眸》、《谈谈怎样实现党报专副刊的两个效益》在全国新闻学核心期刊《新闻知识》上刊发。雷水潮同志2006年被评为市信访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被评为渭南市十佳记者,2010年7月被市上评为优秀党员。
9、韩民主—市管拔尖人才
韩民主,男,汉族,1971年7月出生,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国家二级演员、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渭南市临渭区第十五次党代会代表,渭南市临渭区十大杰出青年,1984年10月考入渭南市戏剧学校学习戏曲表演专业;1987年10月毕业在渭南市青年秦腔剧团工作至今;2000年5月任剧团业务副团长;2006年6月任剧团党支部副书记;2011年4月主持剧团全面工作;2012年5月任青年秦腔剧团团长。
多年来,该同志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能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认真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在思想上、行动上努力和党的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任劳任怨,敬业爱岗,一丝不苟,关心职工,团结同志。
2000年10月荣获陕西省秦腔清唱折子戏大赛一等奖,2000年11月荣获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二等奖;2001年1月荣获渭南市“洛东杯”秦腔清唱折子戏大赛一等奖;2002年1月获渭南市“建行杯”戏曲新剧目调演表演奖;2003年12月获渭南市“抗洪救灾”小戏小品调演表演奖;2006年12月荣获全省百县千场农村文艺调演优秀表演奖;2007年10月荣获渭南市优秀青年戏曲演员大奖赛、优秀表演奖;2008年10月荣获第五届陕西省艺术节表演奖;2009年7月渭南市文化局举办的戏曲人才专业技能大赛,他所表演的《红灯记》选场以精彩的表演荣获表演一等奖;2009年12月赴京参加“陕西秦腔文化周”五十周年纪念演出,被省文化厅评为先进工作者;2010年3月渭南市文化局举办“贺新春、庆元宵”优秀剧目展演,荣获优秀剧目展演优秀表演奖;2010年9月陕西省文化厅举办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活动,荣获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暨首届陕西省秦腔艺术节表演奖;2011年5月他被评为渭南市临渭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11年10月参加陕西省第六届艺术节演出的秦腔现代戏《下辈子还要你当妈妈》荣获个人优秀表演奖。
10、杨晓燕—市管拔尖人才
杨晓燕,女,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共党员,主任医师;现任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陕西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委员,渭南市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1982年9月-1987年7月在延安大学医学院读书,大学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96年9月-1997年9月在西安交大第一医院进修。2005年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修腹腔镜、宫腔镜技术。2003年担任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2007年担任妇产科主任兼妇科主任,2009年担任妇科主任至今。
2003年率先在我市开展了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异位妊娠、子宫肌瘤等妇科微创手术,填补了我市空白。2006年开展了宫腔镜下粘膜下肌瘤电切术、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子宫中膈切除术等再次创我市先河。开展了妇科恶性肿瘤临床根治术、恶性肿瘤的化疗、妇科阴式手术等。科室业务技术处处体现了微创特色。因而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成为我市妇科微创手术的领头雁。2007年-2010年主持完成了两项科研课题,2011年经市科技局组织专家评审,陕西省科技厅审查确定为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其中“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难治性功血的临床观察”获渭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近10年,先后发表论文8篇,其中5篇发表于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担任科主任后,科室先后获得了“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陕西省省级医疗特色专科”、“陕西省五一巾帼标兵岗”。个人连续8年获年度先进个人。2010年获得“渭南市首届十佳医生”、“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获“渭南市第二届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获得“渭南市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
11、杨小明—市管拔尖人才
杨小明,男,汉族1958.11.09出生,无党派人士,韩城人,曾任渭南市第三、四届政协委员,现任韩城市医院创伤病区主任,韩城市外科学会副理事长,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会员,陕西省神经保健委员会委员,渭南市神经外科学会常委,陕西省劳模,中国西部专家库入选专家。
始终坚持战斗在临床第一线,艰苦奋斗30多年,救治患者上几万例,施行各类手术上万例,专注于提高创伤危重病人、多发伤、复合伤的救治,特别是特重度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30多年来,始终将患者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经常加班夜间手术,以科室为家,几十年来每年春节都坚守病房,从无节假日,救治危重病人无数。07年成功施行我市第一例心脏破裂修补手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韩城报、渭南报、科技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相继做了报道。不断引进新设备,开展大骨瓣减压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肋骨环抱器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等36项新项目,填补我市医疗空白。撰写医学论文23篇,胸部挤压伤救治相关问题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学术交流,多篇论文获优秀论文,数次参加世界、亚洲、全国学术交流会。2012年10月4日再次施行心脏破裂修补成功,如今,已成为韩城地区的一名名医,得到同行及社会各界的赞扬。
2002年陕西省委省政府评为“劳模”。97、03、07年被韩城市委、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十佳科技工作者”。02年韩城市“十大新闻人物”,07年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先进个人,07年心脏破裂修补的研究获韩城市委市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韩城统战部先进个人。连续几十年卫生系统先进个人。07年载入《中华神经外科名录》,08年载入《陕西人物年鉴》,2011年韩城市政府授予“十佳医生”,2012年卫生系统十佳医生,2013年获渭南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2、杨鹏飞—市管拔尖人才
杨鹏飞,1970年12月出生。1995年9月到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工作,从事内科临床工作17年。副主任医师,内科主任、医务科长。省老年保健医学会理事,市干部保健专家。先后任市医学会心血管、消化、呼吸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神经内科分会常委。
17年来,一直工作在医疗第一线,擅长内科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方面,专长突出。多年来坚持在渭南广播电台、渭南电视台宣讲健康科普知识。为全市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广大群众进行健康知识讲座数十场。2009年开始组织成立慢性病健康大讲堂,三年来进行讲座数十次,数万人次听讲。在渭南广播电视报、渭南日报等发表科普文章数十篇。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2009年的论文《卡维地洛与氯沙坦联合应用逆转老年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左室重构的疗效观察》荣获渭南市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及学术成果二等奖。2011年论文《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年轻患者冠脉介入策略初探》荣获渭南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及学术成果一等奖。2000-2006年连续6年的院十佳先进职工、2006年全市卫生系统“创佳评差”最佳个人、2007年全市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医院医德医风先进个人、2011年首届全市十佳医生提名等光荣称号。
13、王宏杰—市管拔尖人才
王宏杰,男,47岁,大学学历,副主任医师,现任白水县医院副院长。
他医德高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工作中刻苦钻研,系统地掌握了心血管内科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及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现状、趋势。在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较高的造诣;2005年,在他的带领下,率先在白水县医院创立了心血管内科;曾先后两次在西安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心血管内科,先后十余次参加全国心血管内科学术交流会。发表国家级及省级学术论文多篇,能够果断、独立解决和处理本专业疑难危重病人。他主持开展心血管病方面的多项检查,解决了我县该领域病人必须去上级医院治疗,又因经济条件差而放弃治疗的问题。为了有效地保证患者最佳的抢救时机,他主张开通了心脏病急救绿色通道,使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并亲自制定、完善了医院规章制度,有效的提高了服务质量,缓解了医患矛盾。
党和政府对他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先后被授予“白水县劳动模范”、“2005年渭南市三三人才”、“2011年渭南市十佳医生”、“2012年白水县十佳医生”称号,并多次受到县上和卫生局的表彰和肯定,在广大患者中拥有良好的口碑。
14、孙伍柒—市管拔尖人才
孙伍柒,男,53岁。九三社员、九三渭南市中心医院支社副主任委员。1986年7月毕业于原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学士;同年到渭南市中心医院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已26年。现任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任省第八届泌尿外科分会委员;西安医学院兼职教授;市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市健康教育专家。
参加国家级、省级泌尿外科学术研讨会20余次。诊治患者约10多万人次,参与手术5000余例,抢救危重病人500余例,成功率98%左右。1987年首次在我市开展“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完成病例500余例,填补了我市空白;2012年新开展了“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20例”,全市独家,省内处于先进水平;新开展了“尿流动力学检查”300余例,全市领先。在《现代泌尿外科杂志》、《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及临床报道19篇。为本院及县乡两级培养20多名泌尿外科临床医师,至今未发生过医疗责任及技术差错事故。
1995年和2007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医院“先进个人”。2005年度、2008年度泌尿外科先后两次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2009年度、2010年度、2011年度连续三年事业单位个人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2005年度、2008年度先后被渭南九三市委和陕西九三省委评为“先进个人”。
15、吕玉川—市管拔尖人才
吕玉川,男,1963年9月23日出生,蒲城县人.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骨科副主任医师,现任蒲城县第二医院院长,2009年4月被陕西省医学专家资源调研领导小组审定入编《中国 陕西医学专家库》。2011年10月被渭南市医学会评选为渭南市医学会第三届骨科委员会常务委员。
该同志骨科技能特长,业务娴熟,爱岗敬业,身为院长,带领第二医院骨科业务人员率先在我县开展颈椎版减压术、小切口臀肌挛缩松解术、腰椎爆裂骨折切复内固定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四肢关节复杂骨折手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填补了我县在此领域的空白,有力地推动了我县骨科专业的发展,凭借精湛的医术,解除了许多患者的病痛。特殊病例能积极聘请上级医院专家来我院指导临床手术,为每例手术的成功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骨科手术患者疾病的诊疗,为第二医院医疗质量的整体提高做出了积极地贡献。重视知识的更新和补充,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多次参加省、市举办的继续医学教育技能培训,将所学到的业务知识,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抛弃一切过时的、不合理的手术方法,加以总结和改进,于2007年撰写的《椎板切开后移悬吊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意义》、《严重开放性手指损伤的急诊处理》,分别发表于《现代医药卫生》杂志2007年第23卷21期、第23卷22期,对年轻医务人员在疾病的诊断、抢救、手术等方面,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指导,发挥了传、帮、带,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他本人2007、2008、2009年度连续三年被卫生局评为先进工作者。2008年度被蒲城县卫生局党委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2011年度被蒲城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入选蒲城县第六批县管拔尖人才,第七批渭南市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6、李文革—市管拔尖人才
李文革,45岁,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渭南市中心医院业务副院长兼呼吸内科主任。
从事临床一线工作24年,2004年组建了全市唯一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呼吸专科病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全市呼吸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在支气管镜检查及镜下治疗方面居全市领先,独家开展镜下介入治疗;用自行研制的穿刺针改良了自发性气胸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此法治疗脓胸,填补省内空白,获陕西省卫生厅自然科学基金。在胸膜疾病治疗方面居全省领先。在全市率先开展胸膜活检术和机械通气术,达省内同级医院水平并在全省推广应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一直身先士卒,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担任非典病区负责人,在2009年抗击“甲流”期间,担任市专家组副组长,医院主管领导及专家组组长,都一直奋战在工作一线,不计个人安危,圆满完成了任务。在2010年潼关矿难7名危重ARDS患者救治中,身为组长,带领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患者全部治愈,得到省市领导的赞扬及业内专家的肯定。
作为业务院长,科学指导、规范管理,在医院“三甲”评审、“三好一满意”及多次检查中,受到专家好评;在2010年省、市医院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中,取得全市第一和全省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先后荣获渭南市“十大杰出青年”、首届“十佳医生”,市“三三人才第一层次专家”、市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称号,渭南市政协委员。
17、郭游行—市管拔尖人才
郭游行,男,46岁,陕西富平人,中共党员,1990年7月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富平县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渭南市心血管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心脏起搏学会委员。
1990年大学毕业同年分配到富平县医院工作至今,1996年9月-1997年8月在西安交大一附院进修心血管内科一年,回院后率先在富平开展了临时及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经食管心脏调搏,快速心律失常心脏电复律治疗等多项新技术,心血管学科特色凸显,于1999年3月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组建了以诊治心血管疾病为主的心内科,设置床位45张,其中CCU(冠心病监护病房)床位6张,重症监护床位2张。为渭南市较早成立的心血管专科之一。为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瞄准蓬勃发展的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又于2004年3月-2005年2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进修心脏介入治疗1年,回院后成功的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术、支架植入术(PCI),腔内电生理检查,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RFCA),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心脏自动除颤器植入术(ICD),三腔心脏起搏术治疗心衰(CRT)等多项新技术。其中多项为渭南地区首例,填补了渭南地区空白,这些新技术的开展使大批急、危重心脏病患者获救,其准确的诊断、显著的疗效,赢得富平县人民群众的认可,目前科室日益发展壮大,年门诊量16000余人,年出院2000余人,各类手术500余例,科室年经济收入2000余万元。已成为富平县心血管疾病的诊疗中心,渭南市重点临床医学学科,学科水平享誉全市同行,在全省县级医院处于领先地位。从业20年来,有十余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上发表:撰写《多发性骨髓瘤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2例》发表于陕西医学杂志,《永久起搏器植入术60例并发症分析》发表于《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主动脉窦瘤破入右心36例分析》发表于《陕西医学杂志》,《经导管三种国产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的研究》发表于《心脏杂志》。
由于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内的突出贡献,被县市新闻媒体多次宣传表扬,曾荣获首届富平县十佳医生,“新华杯”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8、高建忠—市管拔尖人才
高建忠,男,汉族,1956年11月8日出生,大学本科,主任技师,中共党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测科科长。
他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事业33年,跑遍了全市12个县(市、区)的疾控中心、接种门诊、接种点和村卫生室,年均出勤200多天进行儿童接种率调查和调研工作,撰写了《渭南市免疫规划工作调研报告》。在全市积极推广规范化接种门诊和个案信息化建设。建成规范化接种门诊229家,占全市接种门诊的93.85%,2010年省卫生厅在我市召开了示范化接种门诊现场会,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我市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的经验。承担中国政府与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儿童疫苗基金合作项目,共计接种654689人次,接种率为97.79%。组建我市首家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开展戒毒工作。发表学术论文8篇,《陕西省麻疹流行与病毒变异及疫苗保护效果的关系研究》获省科技奖二等奖,制定了《渭南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艾滋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艾滋病检测技术方案》等重大预案。
获省免疫规划工作先进个人,渭南市委、市政府表彰的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市卫生系统优秀党员,创佳评差先进个人,全市疾控系统学科带头人,陕西省预防医学会检验分会常务委员,渭南市预防医学会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职业卫生专家,渭南市健康教育专家,并在2011年被推荐为全国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候选人。
19、张焘—市管拔尖人才
张焘,男,1974年1月生,大学本科,1994年毕业于沈阳黄金学院,自参加工作以来,曾先后在中原黄金冶炼厂二分厂,生产技术部任技术员、工段长等职。2003年9月起,先后任潼关冶炼公司生产部主任、技术负责人等,现任公司副总经理。
2003年初,张焘进入潼关冶炼公司,进入公司九年多的时间里,张焘在生产管理、工艺流程及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安全环保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为组建公司、项目建设、生产管理、持续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司成立初期,他带领技术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50吨的氰化流程改造工程,当年既实现了年度利润目标,对公司站稳脚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他又先后成功完成了原冶炼厂制酸系统,金泥冶炼系统,100吨/日直接氰化系统,萃取电积系统等一系列技术改造,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企业利润年年翻番的好成绩。 2007年以后,负责公司重大项目200吨/日难处理金精矿冶炼项目建设。在许多关键技术上有很多创新和突破,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例。项目建成后,他又矢志不渝,努力推进试生产及达产达标进程,为公司生产均衡稳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11年,带领公司科技人员致力研发工作,初步建成了公司实验研发中心,获得省级技术研发中心资质,为公司科技研发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荣获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称号。荣获2012年度集团公司先进个人称号。
20、冯晓宏—市管拔尖人才
冯晓宏,男,汉族,陕西富平人,中共党员,出生于1967年6月,1989年6月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经济法专业,高级经济师。现任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首席质量官(CQO)、法律总顾问。同时担任陕西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质量打假扶优协会副会长、陕西省质量促进会理事、渭南市质量促进会常务理事,受聘担任中国化工报特约记者、中国化工文联作协会员、陕西省标准化专家库专家等职。
冯晓宏同志在企业品牌建设、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基础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于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上台阶、提升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组织建立了企业的质量体系、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体系、全方位目标绩效管理体系,组织领导了渭化集团公司的产品包装设计及专利申请、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陕西省名牌产品、陕西省著名商标等创建工作,为企业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陕西省企业管理先进单位、陕西省质量管理标兵、陕西省优秀认证企业单位等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新华每日电讯》、《中国质量报》、《中国化工报》、《认证通讯》、《陕西政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
冯晓宏同志先后被评为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标兵、陕西省优秀认证管理工作者、陕西省质量管理先进个人标兵等,并所被企业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业务能手、劳动模范等。
21、张树军—市管拔尖人才
张树军,男,汉族,1965年3月出生,大学文化,高级农艺师职称。
自1989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到华阴市农牧局工作后,在种子行业一干就是23个年头,和农民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长期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了解各类农作物品种大田生长表现和产量及品质情况,为全市农作物品种区域布局提供参考,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各类疑难问题,促进了地方农业生产的发展。在2003年以前在原华阴市种子公司从事种子质量管理及良种繁育推广方面的工作,推广各类作物良种30余万亩,增加社会效益1000余万元;印发各种农业科技宣传材料万余份,咨询人数5000余人次,撰写并发表有关科技论文三篇;2003年4月调到华阴市种子管理站工作,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2004年创建华阴市玉米科技示范园,引进农大108、沈单10号、泰玉二号、登海9号、屯玉24号等五个玉米品种开展高产示范,主要采用优选品种,地膜覆盖起垄栽培,平衡施肥,科学管理,应用作物生长调节剂等五项技术措施,坚持每周两天以上时间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生产,使示范园玉米平均亩产达到800余公斤,取得了圆满成功。十多年如一日长期深入自己科技承包点太华办小留村指导该村的大棚蔬菜种植工作,帮助群众建大棚,选择优良蔬菜品种,为菜农提供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技术指导服务,使该村群众的大棚蔬菜种植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由起初50余棚发展到现在的100余棚,实现该村105户村民户均一棚菜,年蔬菜种植收入达180余万元;指导华阴市华西镇、北社乡群众种植的数千亩大棚西瓜克服了病虫危害及不良气候条件影响,连年取得好收成,平均亩产达4500余公斤;指导华西镇良坊、孙庄、葱湾、庆华、演家等村群众利用当地土地平坦、户均面积较大、水肥充足的有利条件,开展小麦良种繁育生产工作,年繁育小麦良种5000余亩,产种量200余万公斤,为当地群众年增收40余万元;2002年开始与其他几位同志一道开展棉花新品种选育工作,2007年参加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9年3月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第42次会议审定,准予推广。在其主持及带领下,华阴种子管理站2005—2012连续8年承担了陕西省棉花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33组;2007—2012年连续6年承担陕西省水地小麦生产试验12组;2009年—2012年连续4年承担陕西省玉米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59组,试验过程认真负责,严格管理,数据准确,为全省作物品种审定工作做出了基础性贡献;长期单独或带领其他同志深入我市10个镇、办(管区)100余个村下乡调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建立科技示范点20余个,举办农业科技知识培训班20余场次,咨询人数5000余人次,1998—2010年在《种子科技》、《安徽农业科学》、《山西果树》等刊物发表有关科技论文三篇。
连续多年被评为农牧系统先进科技工作者,1995年因在为我市引进推广小麦新品种陕229工作中所做出的突出成绩,被渭南市人民政府授予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被渭南市农牧局评为渭南市种子工程先进个人;2004年被渭南市农业局授予农业产业化先进个人;2005、2006、2007、2008连续四年被评为陕西省种子管理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被中共华阴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6、2009年连续两届被中共华阴市委组织部评为第六、七批市管拔尖人才;2006年被省园艺蚕桑技术工作站评为全省园艺蚕桑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在推广小麦新品种西农889工作中成绩突出,获华阴市科技推广优秀奖,2011年获全省种子管理工作先进个人,为华阴市科技讲师团成员。在其领导下,华阴种子管理站2009年获全省种子系统创佳评差竞赛最佳单位,2010年获全省种子管理系统“群众满意种子站”称号,2011年获渭南市种子工作先进集体、良种试验示范先进单位及市农业局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22、赵红茹—市管拔尖人才
赵红茹,女,汉族,1964年11月出生,群众,1987年7月毕业于西北林学院林学系林业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2001年获林业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现任渭南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
该同志先后承担完成国家和省、市科技推广项目10多项,其中获国家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林业局科技推广一等奖1项、省厅一等奖1项、市政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10年8月主持完成的“富平升底尖柿丰产栽培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被省科技厅确认为科学技术成果,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出版《柿子栽培管理技术》专著1部,撰写论文、调研报告等各类文章50多篇,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30多篇,获省、市优秀论文一等奖5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2篇。
该同志在2006年、2009年~2011年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等次,2011年被评为渭南市第二届优秀科技工作者、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个人,市林业局2009年~2011年局系统工程师以上人员“四个一”活动先进个人。
23、闫春丽—市管拔尖人才
闫春丽,女,现年44岁,中共党员。1991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同年分配至渭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站,工作至今。现任渭南市农技中心土肥站站长,渭南电视台专家服务团特邀专家,市“三三人才”第二层人选,高级农艺师。
近年来,一直从事土肥技术推广工作,先后四项分别获得省政府科技成果奖,其中“新型肥料应用技术推广”项目获省政府推广奖三等奖,名列第二;“关中东部农田盐渍化土壤改良培肥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名列第四;“关中东部农作物秸秆还田培肥增产技术推广”项目获省政府推广奖三等奖,名列第二;“渭南市主要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获省政府推广奖二等奖,名列第二。撰写的“陕西关中灌区施用氮磷钾肥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渭南市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培肥增产技术研究”等4篇论文分别在《天津农业科学》、《陕西农业科学》等学术刊物发表,参加编写了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陕西肥料产业》,并多次被省土肥站、市农技中心评为先进个人。
24、刘英俊—市管拔尖人才
刘英俊,高级农艺师,市管拔尖人才,澄城县果业管理局副局长。
20多年以来,一直战斗在果业工作第一线,通过抓点示范,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研究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解决了苹果早期丰产、优质高效等关键性技术难题。先后主持完成了《苹果早丰优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苹果简易气调贮藏技术研究》、《早中熟苹果品种的引进与适应性示范》、《苹果无公害技术推广和应用》、《陕星牌SOD苹果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优质高效苹果生产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等十余项科研技术课题,总结出了渭北果品优质高效技术规范。设计的屋脊形收网式果园防雹网架,2012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SOD苹果生产和优质高效苹果生产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等十二项成果获得省市科技成果一、二等奖。
获得澄城县十佳苹果技术推广能手,县全民创业十杰,全省果业科技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5、梁国栋—市管拔尖人才
梁国栋 男,汉族,生于1963年4月,陕西大荔羌白镇人,1979年8月参加工作,200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高级畜牧师,曾任苏村畜牧兽医站站长兼家畜改良站站长、大荔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副主任、现任大荔县畜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多年来,在家畜改良方面,用过硬的技术水平着力推广鲜精和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注重品种选育,他饲养培育的种公牛在陕西省首届秦川牛大赛中,获“冠军牛”称号。在他的带动下,决定以人工授精技术服务为突破口,确定以“集中供精、统一配送、合理布点、分散配种”为建设思路,建种公猪站,搭建生猪良种繁育服务平台。通过实践总结出: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稀释精液速算软件;多种常温精液稀释粉、稀释保存效果对比试验;种公猪的采精频率潜力试验;影响精液存活时间的研究;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企业产品的管理研究与应用。被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确定为全省第一个生猪良繁体系示范县、陕西渭南科技园区众康家畜良种繁育中心、被纳入[国家生猪产业体系“猪繁殖技术”“十二 五”岗位专家项目]项目实施县。参加的肉牛品种推广项目获2002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用科学发展观促进良繁体系建设》《大荔县种公猪站建设认知》在畜牧兽医杂志先后刊登,形成了全省推广的良繁体系“大荔模式”。
1999年被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2000年被评为全省“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也被评为全省2007—2011年全省畜牧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得到了省畜牧兽医局、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的奖励。
26、雷继良—市管拔尖人才
雷继良,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高级工程师,陕西省农机专家库专家,蒲城县第二届科技专家委员会成员,渭南市第七批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蒲城县农机局总工程师。
2006年以来,能根据农业生产的新形势和农机化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开展谷物免耕施肥播种机、播种机种肥箱翻转机构、立式全幅粉碎抛撒装置、葡萄埋藤机、果园施肥机等农机化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工作,研制的产品分别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其中谷物免耕施肥播种机、播种机种肥箱翻转机构、果园施肥机(同时获蒲城县“十一五”科技成果1等奖)已被我省有关企业采用,投入批量生产,使用效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葡萄埋藤机的研制填补了陕西的空白。积极组织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宣传、咨询、培训和推广工作,结合蒲城县农机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编写了5本约10万余字的农机化技术宣传资料和培训教材。不断总结经验,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先后撰写发表科技论文15篇,获农机行业奖10篇,陕西农机化刊登4篇。
2007—2011年度连续被市农机局评为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省农机学会评为 “2003-2007年农机化优秀科技工作者;2008年被县政府评为农机化工作先进个人,2008、2012年分别被蒲城县委、县政府授予“蒲城县县管拔尖人才”,2010、2011年度分别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2011年被县科技领导小组授予“十佳科技专家”荣誉。
27、冯安荣—市管拔尖人才
冯安荣,高级农艺师,陕西省植保技术推广专家,市“三三人才”第二层次人选,市农业专家服务团特聘专家,市管拔尖人才,富平县农技中心副主任兼植保植检站站长。
20多年来,他一直致力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参与了“苹果园蚧壳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梨树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研究与示范推广”、“渭南设施蔬菜无公害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推广”、“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制定”等多项省市重点农业科技项目,获得部省级科技奖励3项,地厅级科技奖励4项,在《西农学报》、《西北林业科技》、《中国植保导刊》等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
他先后负责富平县植保植检、农技推广工作,积极深入农业生产实际开展农业技术宣传培训和试验示范,引进推广了果树健身栽培、设施蔬菜病虫绿色防控等十余项植保新技术,每年培训群众1500余人次,制作科技节目5期,荣获陕西省“防虫保粮”突出贡献农业科技工作者、“十佳植保站长”、渭南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星火带头人”、富平县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8、曹天稳—市管拔尖人才
曹天稳,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1979年至今一直在市种子站工作。曾任瓜菜科、经营科科长,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经营推广等业务工作。
工作以来先后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有100多个,为我市农业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完成的《玉米强优组合技术推广》项目,1999年获渭南市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2000年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三等奖;参加选育的“高稳产、兼抗枯黄萎病、广适型棉花新品种冀668”,2004年获“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完成的《转Bt基因抗虫棉新品种鲁棉研21号选育与应用》项目,2010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优质高产玉米先玉335良种引进示范与推广》项目,2011年获渭南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先后撰写论文十多篇,其中《春马铃薯早熟无公害栽培技术》、《假劣种子案件发生的成因及对策》、《新品种引进推广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论文,在《中国种业》及《种子世界》等刊物上发表。
工作认真负责,业绩突出,多次受到单位和上级部门的表彰。其中97年至99年连续被评为单位优秀工作者和市农业局先进个人,2000年以来6次被市农业局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省种子管理先进个人。
29、薛跃武—市管拔尖人才
薛跃武,男,汉族,陕西韩城人,中共党员,1970年1月出生,1989年9月参加工作,1999年6月入党,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职称,渭南公路管理局计划管理科科长。
近几年以来,主要负责了国省干线公路路网建设工程以及大中修、危桥维修加固、安保和灾害治理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在工作中,严谨尽责、周密细致,以爱岗敬业的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热爱自己的岗位,以主人翁的姿态把敬业的精神贯穿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撰写了《同步碎石封层施工技术应用》、《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浅谈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等10余篇论文,先后发表在《中国公路》、《公路交通科技》、《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交通世界》及《交通建设与管理》等国家核心期刊。参与编写的《陕西省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指南》在全省推广使用。
2009年至2012年担任市工程序列职称评审专家。入选陕西省交通厅评标专家。主持参与的《关于二灰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安全工程混凝土防撞墙内在质量和外观控制》、《HCPE粘贴带处理沥青路面裂缝》等获得省公路系统、陕西省和全国交通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及优秀成果。2011年,主持推广的《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获陕西省首届职工科技节节能减排创意大赛铜奖,受到省总工会、省科技厅和省人社厅的联合表彰。主持参与的《沥青路面层间粘层材料与评价体系研究》、《黄土沿第三纪不整合面滑坡机理及防治措施》已列入陕西省公路科技项目计划。
30、仵杨波—市管拔尖人才
仵杨波,高级工程师,陕西省化工学会理事会理事,陕西省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专家库专家,渭南市科协委员,陕西陕化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管陕化集团的安全、环保、生产、设备、科技创新、信息化建设。自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历任车间技术员、车间设备主任、车间党支部书记、车间主任、分厂设备厂长、分厂党总支书记及厂长、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集团公司总工程师,2009年6月起担任陕化集团副总经理。
2011年4月研发的“炔醛法生产1,4-丁二醇成套工艺关键技术”获得陕西省化工学会颁发的陕西石化科学技术一等奖。2011年研发的“炔醛法生产1,4-丁二醇成套工艺关键技术”获得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颁发的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负责组织实施完成了投资9000多万元的醇烷化技术改造,实现一次开车成功,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该项目被煤化集团评为技改二等奖。“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规模以上重大节能技术改造项目14项,中小技术改造项目700多项,主要产品合成氨综合能耗由2005年的1.761吨标煤下降到2010年的1.498吨标煤,降幅14.93%,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由2005年的7.13吨标煤下降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