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913-3658111
 
 
 
 

恢复窄屏

渭南市生猪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作者:联盟 来源:联盟 浏览次数:2841 日期:2024-12-23 05:50:25

                                           发 展 规 划

渭南市生猪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简称联盟,下同)发展规划引领联盟发展方向,明确联盟发展思路,指导联盟资源配置,指明联盟发展策略以及发展措施,是联盟发展的灵魂与纲领。 为更好适应市场变化,正确定位联盟奋斗目标,实事求是地进行联盟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联盟各企业现有资源优势和潜力,不断激励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强联盟凝聚力,从而全面推进联盟稳步健康发展,现结合联盟发展趋势,特制定联盟2017~2019年三年发展规划。

一、联盟概况及依托企业情况

渭南市生猪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是以科技创新为龙头、相关产业企业为龙身,集产学研为一体化发展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和共享平台。其目的在于集合生猪产业链的教育、科技、产业、服务工作者,开展技术上的联合创新、学术上的自由交流,形成整合资源、互补优势、发挥特长的合作模式,实现产业链效益的最大化。解决渭南市生猪产业技术瓶颈问题,提高生猪产业整体水平,促进生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渭南市生猪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经渭南市科技局2015年2月批准组建,经过长期的洽谈和协商,现已签署协议15家。其中包括了科研院校、市级专业部门、产业相关企业。基本覆盖了渭南市生猪产业的全产业链和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使联盟更具代表性和示范性,为科技成果的研发、转化和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大荔县众康家畜良种繁育有限公司为联盟依托单位。

联盟依托单位大荔县众康家畜良种繁育有限公司位于大荔县羌白镇,成立于2009年3月,占地20亩,服务团队26人,高级职称以上10人。建有科学、合理、高标准化的“四位一体”(饲养、运动、采精、化验、)圈舍、隔离圈舍、饲料加工房、库房、质检部(产品展厅)等设施齐全。配备有先进的全自动精子分析仪、相差显微镜、恒温干燥箱、恒温保存箱、精液自动分装机等先进的生产、分析设备24台。引进了美系、新美系纯种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三个品系种公猪50余头。建立了“县有供精中心、镇有供精站、村有输精点”三级家畜良繁服务网络和“县有专家大院、镇有精液保管员、村有人工输精员”的三级技术服务队伍,实行技企结合——技物配套——服务直通的生猪人工授精服务模式,年向全县提供优质良种精液10万余份,可配母猪5万余窝、约产50万头仔猪。公司先后被确定为“陕西省生猪良繁体系建设示范场”、“大荔县生猪供精中心”、“渭南市家畜良种繁育专家工作站”、“渭南市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实习基地”。2014年被确定为农技服务“大荔模式”畜牧领域拓展服务示范企业。

二、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为指导,坚持以联盟发展为主线,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为组织形式,以“推动技术创新、引导产业发展”为宗旨,坚持面向市场、平等自愿、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解决生猪产业链共性、关键技术,确实保障安全优质猪肉供给,提高企业效益,创新生猪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开展生猪产业化发展的技术创新和资源优化整合,着力推进生猪产业化经营和科技创新,全面构建现代生猪产业体系,实现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总体思路:以联盟建立为契机,以三年的时间完成联盟的发展升级,即“一年建章立制,二年夯实基础,三年实现跨越”。在这三年之中,将秉承“以稳为主,稳中求进”的发展理念,稳住阵营,稳住队伍,稳住规模,三年内入盟企业控制在20家之内。杜绝急功近利、盲目扩张。力争三年之后,将联盟打造成在陕西省业界一个叫得响的品牌。

总体目标: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团队,集中整合生猪产业优势资源和技术,加大品种选育、饲料营养、疫病防控、生态循环养殖等环节的科技创新力度。以优良健康种猪生产与利用为基础,以科学饲养工艺为手段,以健康理念贯穿生猪产业链全过程,最终形成优良种猪、安全饲料、高效防疫、清洁养殖、产品加工和高值化利用等安全优质猪肉产品生产技术体系,猪肉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猪肉生产全程跟踪与质量溯源网络公共平台,以及生猪产业经济与政策咨询平台,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从根本上提高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生猪产业的科技水平,促进我市生猪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持续发展。

四、规划目标

以解决产业链存在的共性和关键问题为目的,向科研院校及机构提出科研课题,经过科技创新,找出解决方案,在相关企业示范取得经验后,在全市进行推广,达到提升效益的目标。

1、 研发核心技术1-3个,解决关键、共性技术3-5个,显著增强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2、合理配置产业发展资源,形成公共技术支撑平台1-3个;

3、 培育产业管理和技术人才50-100人,建立信息服务体系1-3个,增强产业持续创新能力;

4、 构建生猪产业链良种繁育、饲料加工、养殖、疫病防控、猪肉加工、废弃物处理和高值化利用技术研发与创新体系1-3个,使生猪产业产值增加5%-10%,引领产业技术升级,支撑产业健康发展。

5、建立生猪最低蛋白质、磷和微量元素需求量数据库,建立基于我国饲料资源特点和新的饲料养分评价指标的猪专用饲料数据库,建立生猪疫源追踪与疫病暴发及流行相关影响因素的完整数据库;无抗生素、无激素和无重金属养殖技术,排泄物固液分离与处理技术,适宜养殖环境容量测定技术;提出生猪清洁饲养技术标准1-2套。

6、对地方生猪品种资源合理开发,培育出适应不同时期和不同市场需求的优质、高产、抗病生猪新品种或新品系1-2个。建立生猪肉质保鲜及新型加工技术,猪肉质量达到《无公害食品-猪肉》(NY5029-2008)的要求。建立系统的猪肉安全生产的营养调控技术、质量检测技术和环境综合控制技术。

7、参与制订生猪健康养殖技术的行业标准,开发健康养殖污染控制与环境治理实用技术3-4项,开发获得3-5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具有明显应用价值的功能性饲料新产品;为企业培养技术骨干50-100人,形成面向生猪产业开放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行业共性技术平台,探索提升生猪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并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五、保障措施

为保证联盟近期目标的完成,拟采取以下措施,联盟各成员单位要尽职尽责,密切协同配合,共同努力,确保目标的实现。

1、尽快搭建管理班子和交流平台,保障联盟运转。为了保证联盟工作的顺利开展,必要的组织机构如:联盟理事会、秘书处、专家委员会及专家服务团等要尽快建立并投入运转,充分发挥其职能。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考评考核办法,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考核有据。建立联盟网站、印发内部交流刊物,增强内外交流。

2、加强技术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和市级单位的科研技术力量,起到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共同解决生猪产业经济与政策研究等领域的共性技术、核心关键技术和产业化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组织并实现联盟单位间的创新资源合理分配、创新实践的科学分工、合理衔接。联盟科研单位要优先承接联盟的科研课题,优先资金投入,优先科研人员配备,优先设备使用,优先联盟内部科研成果应用推广。

3、分步组建饲料加工、生猪生产与经营管理、肉品加工等领域的联盟分中心,使之形成联盟单位之间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提高技术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共同分享知识产权,制定、修订产业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联盟分中心的建立,要严格考核,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宁缺毋滥。

4、依托联盟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联合培养不同层次的生猪产业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推动人员交流互动,增强产业的持续创新能力。

5、建立和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收集、加工、整理、发布国内外生猪产业技术和市场信息,跟踪研究行业发展动态,进行产业经济和政策分析,为联盟成员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6、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加强联盟内部交流,扩大联盟对外交流,组织联盟成员参加国内外相关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通过交流,提高联盟知名度,吸引更具实力的科研院校、单位、企业加入联盟。

7、注重协调成员之间关系,形成对产业发展的共识,协调成员之间分工及产品配套,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维护成员的合法权益,发展成员与消费者的良好关系。在坚持自愿加入、退出原则的同时,要严把加盟要防止和禁止个别以搭便车为代表的机会主义行为。

8、加快技术转化和成果应用,吸引创业资本投资,加速创新成果的大规模商业化运用,直接推动生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三年内要吸收1-2家风险投资公司或金融机构加入联盟,为联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